生死自在-臨終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再省思(一)

2013/3/24     |     作者:慧開法師
文/慧開法師(佛光山寺副住持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)

 

自從〈媽媽最後的生命示現—我的永續生死學功課〉系列文章刊出後,引起不小的迴響,有讀者寫e-mail透過編輯來信函提出一些問題,也有在我公開演講、上課或聚會的場合遇到讀者、學員當面提問討論,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,就是「臨終的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?」這是關乎親人能否善終與如願往生的關鍵問題,值得再進一步深入地討論。

當初我決定不讓媽媽插鼻胃管,而以點滴輸液提供必要的養分,只有我們兄弟有共識,還有我的學生楊春茶(退休的藥劑師)極力支持,幾乎其他的人都有疑慮和意見,特別是醫護人員,除了耕莘和台大安寧病房的醫生、護理師之外,還有南華生死學研究所畢業的幾位護理背景的學生,以及佛光會的師兄、師姐。他們來醫院看過開媽媽之後,都會有一種錯覺,懷疑開媽媽會不會就慢慢好了起來?也因此對於我不讓媽媽插鼻胃管的堅持,內心都在嘀咕,只是不敢當著我的面講出來。其實我很清楚他們心中的疑慮,就是擔心我會把媽媽活活「餓死」。

有位南華校友特別在去年十月寫e-mail給我,表達她的關懷和疑慮,我非常感謝她,她在信中所提出的一些觀點,對於討論問題很有助益,因此特別將信函內容轉錄於下。

 

開師父:

周日在台大醫院見到您,從沒見過您如此得憔悴和疲累,真是辛苦您了。當天本就想寫這封信的,思考了兩天,還是決定與您分享自己經歷過的經驗,提供您多一些思考的面向。

三年前,我的母親因失智混亂,嚴重影響生活,不知進食、每天昏睡,身體虛弱我十分擔心,正好在耕莘醫院有場「非癌症八大疾病安寧療護」的研討會,我參加研習後與醫師商討母親是否可參與此計畫,次日安排母親就診,診治後醫師對著我說:「你的母親失智狀況會愈來愈差且照顧會愈來愈辛苦,身體功能會不斷的退化和失能,但卻不到生命垂危,需要在目前選擇安寧療護,你應該思考一下,妳是『想要』母親安寧療護,還是母親『需要』安寧療護?」這句話點醒了我,讓我有了更多的覺察和反省。

原來我只擔心母親會受到折磨,怕她辛苦,卻忽略了母親的現狀,不是母親病況的需要,而只是我的想要。

自以為是臨床護理出身又學過生死學,對這些都夠理解,能夠坦然面對,能夠割捨,卻忽略了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價值。母親走向生命盡頭前的這些過程,需要我們協助照顧和陪伴,才是我的生命功課。

有這樣的領悟後,開始朝向一切以母親的需要為主,而不是方便我們的照顧。今年母親九十一歲了仍是中重度失智,行動靠輪椅,照顧靠看護,身體功能退化也依然可以生活。

今天中午,我又去了台大醫院探望伯母,這兩天病況又有些進步,表達得更清楚,除了右側側癱和無法言語外,生命徵象都穩定,這樣的狀況以我的理解,應該屬於心血管科或是神經內科的病人,而不是安寧療護的病人,可能更能貼近伯母目前病況的需要。目前伯母的生命狀況,不也是另一種生命意義的展現嗎?更是你們家人新的生命課題,不是嗎?

開師父,恕我以上的直言,因為與您不止是師生更是好友,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。失禮之處請多多包涵!

祝福您 平安健康

 

信中所提到的「你應該思考一下,你是『想要』母親安寧療護,還是母親『需要』安寧療護?」我完全同意。其實我們的關懷是一致的,都是為了媽媽好,但是認知有相當大的差距。

我在南華和佛光大學教授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課程時,不斷對學生強調,我們面對宇宙人生時,不能只看到「表面的問題」和「問題的表面」,而是要洞察「問題背後的問題」(the question behind question)。

我很坦白地說,醫護人員及團隊只看到與關心「醫療」層面的問題,而我看到與關心的是「醫療」層面背後「靈性生命」層次的問題。(續待)

 

以上文章資訊內容轉載自
佛光山 人間福報 生命書寫:  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299265



COPYRIGHT © 2020 CHARITY BY GOLDENMAN. ALL RIGHTS RESERVED.

Goldenman製作